案例一,龙琼华老师线上教学总结
下课了,周五的这一刻我是轻松的,磕磕绊绊也好,顺顺利利也好,总算是完成了新学期线上教学的第一周任务。泡上一杯咖啡,放上一曲爱听的歌,惬意一会吧。
脑子里不断回顾着这两周的生活。从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就宅在家里,做一个对人对己负责的好公民,数着微信钱包里没地可花的余额(这得是多么无聊才数着一眼就看穿的一个数字啊!),遗憾着和好友年后看海鸥的约会成了泡沫。直到看到邻居发来的照片,小区大妈聚集广场舞的场地现在空荡荡的,只有那些运动器械上的白字黑字告示——“疫情期间,严禁使用”——那般的靓丽,心里得到了一丝的安慰,平衡了。
世界安静了,城市被冻住了…,只有手机微信还在提醒着,我还在一个人群社会里。漫不经心地看着学院群发来的填表要求:住址,现所在地,有无发烧…,等等,咋地这画风就转了呢?这表怎么都成了线上教学平台申请、线上教学预案,从2月4号到2月17号,我就是在这些学校学院发出的无数个线上教学文件中进行头脑风暴,在不同线上教学软件中花了眼。汗啊,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雨课堂、中国MOOC、爱课堂、腾讯课堂、钉钉视频会议、腾讯视频会议、超星博雅、超星泛雅…,等等不要再有了,我的心已经满载了!很快我的微信充满了各种平台学习群,每天信息几百上千条,头大啊!
在看到学生的手机界面时,我又平衡了。老师们选择了不同的教学平台,以防万一,还为网络堵车设计了各种备选方案,结果学生端,经历了老师们几倍的头脑风暴。孩子们都这么努力了,我这个老师怎能不咬牙上呢?
于是乎,写课程线上预习指导,修改PPT课件以适合线上教学,设计线上讨论,和同事们穿梭于各种平台进行试讲演练,看慕课给学生挑选合适的自学资源,设计课外思考题,查找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于是乎,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问天再借500小时”,发自内心的呼喊!聊以自慰的是,我的备课夹变得如此条理清晰和丰富,以前一直想整理的东东,这会都有了框架。
周二,进了雨课堂,“同学们好”,只有自己在说话,没有学生们的面孔,没有学生们的声音,孤单啊,一时找不到老师的感觉了。怎办?用手机雨课堂端可以看到孩子们进教室的情况,慌忙取过手机,60多人的课堂显示只有30人进来了,什么情况?等下,开启QQ班级群,振臂高呼:“孩子们,上课了,老师在等待,快快进来”。这么呼喊着,突然想起,雨课堂有个弹幕功能键,打开,终于看到孩子们的回应:“老师,我们这边看到50多人进课堂了”,“老师,我数了,QQ群报到进课堂的有50多人了”。我这心定了下来,十多分钟已经过去了,终于开讲,由一开始慌乱开场到进入角色,似乎渐入佳境了,没感觉就到了下课时间,可我忘了让孩子们课间休息。下课后一看手机上,班级QQ群和微信班级群,孩子们是这种画风:“老师自嗨了,我这堵了,我进不去了”。
可怜,我那刚刚有的一点点成就感啊!网红就不要想了,快给点事这些小子们干干,于是被挤出课堂的几个活跃于QQ群调侃老师的学生,或被动或主动被我给摊派了准备下次课的上台讨论任务。虽然被孩子们笑话了,可看到他们在QQ群积极反应着,我这个心真的老高兴了。
接下来的课,转战腾讯课堂,没再出这么欢快的自嗨场面,孩子们都能及时听课。能及时运用点名工具、提问工具,还能在课间给孩子们放个音乐休息下。尝试了开启举手功能,让四个同学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第一次用,孩子们也不熟练,耳麦还不时出点杂音,但总算搭了个语音沟通的台子,没上台的孩子也在讨论区积极敲字交流,真的有点课堂的感觉了。某方面比面授课堂要好,我是个不爱点名的老师,太占用时间了。因为不点名,我常常叫不上多少学生的名字,而腾讯课堂的举手功能,就像孩子们挂了个名字在胸前,我能看到他们的名字,听到上台学生的发言,从语言表达上去认知孩子们。
对于一个即将步入50的老师,在本命年的2020年,遭遇了疫情,被迫运用电子工具,运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挑战巨大啊。随着儿子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空间好像空了好大一块,年龄的原因也开始慢待新鲜事物,一直处于想调整生活内容,却又处于懒得、没有动力的状态。不期而遇的新冠,让这个春天的我,宅家过着如此忙碌的生活,如此积极地融入线上教学这个新事物中,如此被动又如此快速地进步着,如此狼狈地直面孩子们的调侃又如此欣喜地和孩子们沟通着,生活中空缺的一块似乎被填满了。又有些庆幸我的年龄了,我的课堂可以在安静的客厅,面向大镜子“自嗨”,而不用将幼小的孩子关在房外扒门,不用给一堆垃圾食品或电子游戏替代妈妈的陪伴,我已经比其他年轻同事轻松了太多…,又平衡了。
网红老师不是目标,现阶段,用不见面的教学手段,努力将不能归校的学生们吸引进线上课堂,我在尽一个老师的本分!
疫情终将过去,学生们终将回到学校,我终将见到你们。不论是沉默而认真出席的,还是活跃而调皮的,我们会相遇在春暖花开的学校,期待着…
案例二,吕学梁老师线上教学总结
——以“校内SPOC为主”的在线教学模式设计与反思
一、在线教学模式设计
(一)以成熟MOOC资源建设校内SPOC课程,作为学习主体。
成熟MOOC资源具有优质的授课视频、丰富的测试与考核资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线上学习体验。在线上教学准备时间较少的情况下,以其做为源课程建成校内SPOC课程,可以较好掌握学生学习数据,并利用平台与学生互动。
当选择的源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内容设计与校内课程基本一致时,SPOC课程内容可以以源课程内容为主,适当增加课后思考题。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源课程内容的课件、测试、考试内容之间衔接比较紧密,不宜轻易打破;且在课程建设时间较紧情况下,增加较多自主设计和录制的内容,质量难以保证。
(二)以适当次数的直播,作为SPOC课程的有效补充。
使用成熟MOOC资源建设SPOC课程,也存在课程资源安排固定,与校内课程在内容、难度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够及时回应学生反馈,不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等问题,可采用直播授课的方式作为有效补充。直播方式内容灵活,主要可进行教学难点的深入分析、案例讨论、内容串讲补充、共性问题的答疑和辅导。
(三)以课程微信群作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与MOOC形式相比,校内SPOC课程选课人数较少,师生更为熟悉,可以进行更直接的联系与及时的互动。可以建立课程微信群或QQ群,利用它们进行更及时的师生互动、更详细的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更多样化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反思
(一)SPOC课程使用的课前准备
做好SPOC课程使用的课前准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名单预制,也可以让学生做好认证后自己选课(最好设置课程密码);(2)设置好课程内容发布时间和顺序,设计好课后拓展思考题等作业;(3)制定详细的自学指导书和课前说明;(4)每周通过课程群提前下发本周学习安排,明确学习形式、内容和任务。
(二)学生进行SPOC课程学习时,教师应该做好“伴学”
SPOC课程形式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自主权,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鼓励但不强制学生按照课表时间进行学习。但同时,教师除了做好课程建设的“宏观设计”,也应该注意进行学生学习的“微观”指导,应该在课表时间内保持在线状态,做学生的“伴读书童”与“学习助手”,与学生SPOC课程学习同步,在网课章节之间设计互动环节,做好引导、分享、答疑解惑。
“伴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采用课程群,不宜采用腾讯课堂等直播工具,避免学生在不同工具和平台间切换,割裂完整的学习内容和进程;(2)网课章节间的互动设计不宜过于复杂、时间不宜过长,需要复杂的和长时间互动完成的教学设计可以在完整的直播课中进行;(3)网课章节间的互动设计,主要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互动主要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答疑解惑;(4)分享的心得不宜过长,主要是对网课授课内容的凝练和概括,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简要分析和趣味解析。
建设SPOC课程,实际上允许学生更自主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放弃了对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主导权。教师的主导权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系统建设,让学生在教师搭建好的平台上“自由起舞”。测试和作业则是督导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案例三春风化雨,她是学生口中的严师畏友
——学生眼中的李莉莉老师
入选省一级课程建设计划、积极乐观……她是李莉莉,是学生口中和善的严师。“开学第一节课,我就要求上课期间不准把手机拿出来,必须认真听课。”她不希望学生糊里糊涂度过大学四年,毕业回首时,才后悔遗憾。学生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她每一项严格的要求,都是为了学生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她总会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给学生讲他们的师兄师姐为了考研所付出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对于未来的发展,学生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是应该考研、出国继续深造还是就业,不论选择哪个方向,都应该为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老师,她会耐心地给学生介绍各个方面的前景,最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李老师想对学生们说:“希望大家在大学校园里,大学四年毕业以后不仅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希望大家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让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的人才。”
学生眼中的李老师
“李老师特别温和,上课讲得很好,特别详细,很有责任心,经常分析以前的同学的例子,讲给我们听,激励我们。”
“讲课非常详细,步骤讲解很明确,但又鼓励我们积极动脑,自己思考,温柔可亲,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我们都积极回答问题。”
“李老师特别好,对学生特别负责,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谆谆教诲,课下耐心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真的,特别好!比如说当我们跟她做一个项目时,每周老师都会给我们耐心地讲解项目该如何做,还会帮我们联系各种机构。”